太原,回不去的是时光
我在太原上的本科,我一直视那里为我的第二故乡。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初期,现在想想是多么遥远的日子,因为阴差阳错的选择----如果真的存在命运,我认为就是命运的安排----我来到了这个根本不了解的城市。
那时是1983年,当时的太原远不及现在繁华,除了号称当时仅次于长安街的全国第二大街迎泽大街,其它我没有看出什么更值得自豪的地方。满街都是一些身穿绿军装蓝裤子,歪戴个军帽,腰间系一条红布当裤袋的男青年。“黄土当煤卖,面条像腰带,年轻小伙扎条红裤带”是我们这些外省人经常嘲笑的内容,“球”字是孤陋寡闻的我第一次听说的口头禅,一直我也没明白这个字的意思,不过学着山西口音的“算球了”、“闹球甚”迅速在同学中传播,给我们当时连谈恋爱都受限制的大学生活,增添了很多乐趣,渐渐的也成为了我们说话的习惯,直到今天。
那时我对太原的了解,仅仅知道是李氏唐朝的起家地点,当然还有“并州”这个古老名字,但并不知道这个名字,只是起源于汉代。而早在十万年前这里已经有了人类的活动,中古时代部族首领帝喾的儿子少皞,曾封其子台骀于太原。假如这只是一个传说,那么西周时期竟然这里已经建国,确是不争的史实。至于春秋时期来这里骚扰的“廧咎如”是不是早期匈奴的一只,我到现在也不知道,让史学家去众说纷纭吧。“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我相信这些上古的基因,早已根植于我们同胞的血脉,包括我自己。
山西同学传言祖先是山西迁出来的人,男性的右脚小指头是两片指甲,其中一片是“肉指甲”,于是全班男同学们脱了袜子认“老乡”,现在想起都可以笑出声来。
八十年代中期的大学生活是美好的,各种思潮的碰撞无论是尼采、萨特、弗洛伊德、叔本华还是其它什么听说的或者没有听说的名字,我们如饥似渴、似懂非懂地读着。那充满激情和朝气的岁月,那些慷慨激昂的话语和激情四射的诗句,不是充满幼稚和冲动,是永远不会有的。热血、豪情、理想、活力,任何赞美的词汇放在当时的“天之娇子”身上都不为过。
可年轻沸腾恨不展翅高飞、舍我其谁的心态,各种西方理论的思潮学习后的振奋和全国各地小伙伴传过来的消息,使我不可能满意被“娘子关封锁了消息,太行山挡住了视野”的生活。古老的城市和破旧的省会加上狭小的学校,构筑了我四年大学的存在空间。就是这空间加上四年的时间坐标,演绎了我当时并不觉得浪漫和美好的大学时光。
工作之后无数次的去过太原。宽敞的迎泽大街已经车水马龙拥挤不堪,两旁的高楼大厦,使原本宽敞的五一广场显得狭小,海子边已经用一排排商业的光怪陆离和色彩斑斓的喧嚣取代了过去农贸市场般的喧嚣。汾河边情侣散步的飘荡的芦苇和树林已经变成一眼望不到头的高楼大厦。原本很多过去的荒郊野外,已经被拥挤的人群和城市的繁华取代,城市建筑的高度,已经压的人喘 不过气来,即使偏安一隅的晋祠,周边也有了很多高档的馆所。山西经济的发达,体现在了太原的每个角落。
这已经不是我过去记忆中的太原了,迎泽公园里的假山应该没有什么变化,不过湖水肯定不是原来的湖水了。晋祠和双塔寺,为什么距离城市这么近了?山西博物馆的大楼,怎么显得这么矮了?海校外面刻着“陆军”两个字阎锡山留下的外墙哪里去了?新建南路已经换了名字,大营盘、二营盘、三营盘的名字还有吗?
时光越是流逝,过去的影子越是没有在心中淡漠,反而更加深刻印在我的记忆。这个城市承载了我太多的东西,无论我是知道还是不知道,无论我当时多么幼稚和无知、我珍惜还是不珍惜的大学生活,太原和那四年的时光,已经深深的影响了我的一切,是我生活和思想的宿命,贯穿了我的家庭、我的工作、我的生活方式甚至细节。喧闹的宿舍、破旧的教室、朗朗的读书声、穿梭的同学们,以及发生的所有的故事,那些欢声笑语和喜怒哀乐,仿佛刚刚发生不久。一幕一幕经常在我脑海中,成为挥之不去的记忆和寂寞时回忆的主题。我忽然觉得,假如生活再给我一次选择,即使太原还是依旧那个样子,我也会从新回到那里,同我的同学们在一起,再度过四年的时光,重新收获我的知识,我的朋友和我的爱情。
我也曾经无数次想象我当时如果留在太原生活的样子,可惜历史不能假设,否则可以想象演绎出五彩缤纷的故事。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同现在的繁华富裕、日新月异的发展相比,一成不变的破旧肯定更让我难以接受。但是现在的太原,毕竟让我陌生和缺乏亲近,那花里胡哨的立交桥,已经让我找不到回去的路。除了留在那里的伙伴,那里的一切已经同我无关,我知道我再也回不去了,我不知道是应该兴奋还是伤感。
“是谁把题出的这样难?到处全都是正确答案”。
只是,太原还记得我曾经来过这里吗?
有人说:怀旧不是那个时代多么值得留恋,而是那时你年轻。但是还有什么比年轻更值得让人留恋的呢?静思以后,我才知道,当时自嘲的“一个馒头,二两米汤,吃到肚里,叮叮当当”和教室、食堂、宿舍“三点一线的”简单生活,才是我最好的时光。
每次去太原,即使相隔很短,我都要回去看看学校。凭着记忆找寻过去的影子,在面目全非的建筑中熙熙攘攘来来往往的当然不再是我的同学,从他们欢快的表情中,我看见的也不再是年轻的自己。那时的伙伴们,你们在世界各地还好吗?
无论城市和时光怎么变化,太原留在我心中的,不是今日的繁华,而是那汾河边风吹的“沙沙”响的芦苇、树林里散步的情侣、食堂里排队的同学、寂静的教室,和教室里的那个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