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的夏天,我们告别山西财经大学,背着行囊,登上南来北往的列车。那时的我们,谁也没想到,时光竟能这样快,转眼已是二十载光阴。
五一前一个多月,班长就在微信群里提议:今年是咱们毕业二十周年,回母校聚一聚吧。
此话一出,群里炸开了锅。工作可以请假,孩子可以托人带着,老岳母的生日可以失约…再远的路,为了回母校,为了20年前的同窗,也值当跑一趟!
班长建了报名表,人数从十几个慢慢增加到二十多个,最后定下来二十八人,这个数字在我们这个天南海北分散的班级里,已经让我们惊喜了。留在太原本地的几位同学组成了服务小组,早已经为我们安排好了一切——酒店离学校不远,步行可达;餐厅也精心挑选,顾及各地同学的口味;甚至还联系了学校校友工作办公室,规划好了参观校园的流程......他们为这次聚会做了很多,让远道而来的我们感觉好温暖。

我们这些老同学,隔着老远就能认出谁是谁。那些熟悉的走路姿势、说话的腔调,这些大概一辈子也不会变。拥抱、握手、打趣、大笑。没有客套,没有矫情,好像我们从来没有分开过一样。十几岁相识,二十几岁分别,四十几岁重逢,青春已远,却又近在眼前,二十年的时光瞬间被压缩成了一个点。


这一次的聚会,我们得到了母校校友办老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他们的安排下,我们去参观了由原来的老图书馆改建的校史馆,还再次参观了母校的校园。
母校的变化很大。建了新图书馆、体育馆和几栋教学楼,还多了不少现代化的设施。
母校的变化也不大。我们常去的食堂、教学区的林荫小道、充斥着飞扬气场的篮球场、南门外的小吃店……有太多地方太多角落,仍能寻到旧时的痕迹,留存着鲜活的青春记忆。



下午,校友办的老师贴心地给我们安排了一间主楼的教室,我们要在这里举行主题班会——《我的二十年》。
这间教室是老教室,但新课桌却白得能照见人影,倒显得我们这些旧人有些局促。直到第一个同学上台,说出一句“所谓母校,就是你可以骂她千百遍,却不许别人说她半句不是的地方。” 满屋子气氛一下就热烈起来。

记得十年前我们也聚过一次,那时候大家刚刚而立,工作刚有点起色,很多人还没成家,满脸都是拼劲儿。十年后再相见,眼角的皱纹深了,笑容里的沧桑多了,但眼神里依然闪烁着当年那股劲儿。
每个同学都走上讲台,向大家讲述自己的二十年,主题班会的分享持续了整整一个下午。有人讲述事业上的成功与挫折,有人分享家庭生活的酸甜苦辣,有人诉说对生命意义的重新理解......
我们欢笑,我们鼓掌,我们也红了眼眶。
每个人的故事都独特,却又有着共同的底色——那就是为了母校的荣光我们都在努力地生活,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追求幸福。
听着大家的故事,我忽然明白,这二十年,我们每个人都走出了属于自己的路。


晚上的聚餐格外热闹。酒过三巡,话题越发深入。
我们谈起了现在的社会变迁,谈起了各自的人生感悟,谈起了对未来的期许。令我们感动的是,尽管我们的人生轨迹各不相同,有人功成名就,有人平凡普通,但在这个饭桌上,没有人炫耀,没有人攀比。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都没有变,还是有着一颗炽热的赤子之心。


临别前,我们在母校合影留念。
我们约定,不要再等到下一个十年,五年后就要再聚一次。生活已经够匆忙了,我们应该给自己多创造一些相聚的机会。
离别总是伤感的,但我们知道,我们的心从未分离。


回到家,已是深夜。打开手机,群里的消息还在不停地跳动。大家意犹未尽,还在分享着聚会的照片和感受。看着那些照片,我的嘴角不自觉地上扬。
二十年前,我们带着梦想从这里出发,走向四面八方;二十年后,我们又从四面八方回到这里,带着各自的故事和感悟,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旅程。
母校,就像是我们生命中的坐标,无论我们走多远,都能指引我们找到回家的路。
我们想感谢每一位老师,感谢他们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社会英才!
我们还想再次感谢我们的母校——山西财经大学!
愿母校越来越好,愿我们的友谊天长地久!
岁月匆匆,情谊永存。无论未来如何,我们都会珍惜这份珍贵的同窗之情,期待下一次的重逢。